来源:乐鱼体育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2024-05-01 10:37:09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2023年末公司总股本1,111,758,051股扣减不参与利润分配的回购股份9,843,000股,即1,101,915,05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023年度现金红利0.5元(含税)。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下游价值较高的应用领域,也是国家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品种,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诸多高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功能性材料,主要下游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伺服电机及机器人、节能电梯、变频空调、风力发电等。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天然优势,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
2023年上游稀土原材料市场供应增长较大,我国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达25.5万吨、24.38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1.4%和20.7%;稀土原材料出现周期性过剩,市场行情整体走低。分稀土产品看,国内轻、重稀土走势有所分化;2023年国内轻稀土市场行情报价大幅下滑,根据亚洲金属网的数据,镨钕合金2023年初价格为86.5万元/吨,年末价格为54.25万元/吨,全年跌幅为37.3%;重稀土市场行情报价先抑后扬,镝铁合金年初价格为247.0万元/吨,年末价格持平。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根据EVTan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全球主要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平均达到16%。美国和欧洲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占全球销量的64.8%,市场渗透率达到31.6%。
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总体仍处于低迷期,依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同比减少了3.2%;但在下半年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势头逐步显现,2023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同比增长8.5%,出货量达到3.261亿台。从趋势来看,消费电子市场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作为AI+应用的承载终端,AI+XR有望引领新一轮发展周期,为稀土永磁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带来新机遇。
2023年受市场景气度影响,工业自动化基本的产品PLC、变频器、伺服电机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同比下降1.8%;其中通用伺服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较2022年同比下滑4.1%。
在全球降低能耗的背景下,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已成为全世界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2022年,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到2027年,要求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稀土永磁材料有助于降低各类电机的耗电量,节约能源的效果显著,是节能环保领域的关键材料。
2023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需求拉动下保持稳定,根据MIR DATABANK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8.3万台,同比微增0.4%。2023年10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总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引擎。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稀土永磁材料需求重要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成品销售重量10,788吨,较去年同比增加12.22%。受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46.76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13.81%,其中以磁组件形式提供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出售的收益为1.42亿元。
2023年,公司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应用、消费电子和工业及其他应用三大市场,业务发展状况主要如下:
报告期内,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公司坚持大客户、大项目战略,面向汽车行业逐步的提升核心技术和方案解决能力,管理体系稳步提升,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供应商地位持续夯实。2023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实现出售的收益约18.32亿元,同比增长约24%。其中国内新能源主驱配套180万套,按乘联会统计的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73.6万辆计,市场占有率达23.2%。公司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确立了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力度,客户群体由一级/二级供应商向终端主机厂延伸。公司通过挖掘与拓展新兴市场,已开始向部分客户以磁组件形式提供钕铁硼永磁材料。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存量市场需求大幅度减少,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终端出货数量均出现同比下降。机械硬盘市场受固态硬盘冲击,出货量进一步下降,在消费级应用中已基本被替代。公司通过主动调整客户架构,在战略客户中扩大订单份额,维持了相对的竞争优势,2023年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出售的收益约11.02亿元,同比减少约38%。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车载音响成为消费电子业务的新增长点之一,公司通过市场开拓,已取得部分头部车企客户的项目订单。公司积极地推进XR应用领域的战略布局,同时通过技术升级和优化产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消费电子市场提升微组件产品的销售比例。
报告期内,下游设备投资开支减少,导致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等相关领域应用需求较弱;风电领域因技术路线切换至半直驱带来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用量一下子就下降,节能电梯市场受地产行业影响,也出现需求减少的情况。面对种种坏因,公司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维护现有头部客户争取更多市场占有率,成品销售重量有所增加。2023年,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在工业及其他应用领域实现出售的收益约17.42亿元,同比减少约20%。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永磁大功率电机市场迎来了需求量开始上涨的良机,同时新兴技术的迭代创新带来了人形机器人等新产品的涌现。公司通过挖掘新兴市场需求,积极的市场开拓,已与一批潜在客户建立了联系,部分客户已确定进入送样阶段。
第一季度(1-3月份) 第二季度(4-6月份) 第三季度(7-9月份) 第四季度(10-12月份)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股东名称(全称) 报告期内增减 期末持股数量 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东性质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上述股东中,韵升控股与汇源(香港)有限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公开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韵升科技投资为韵升控股全资子公司;韵升控股、乾皓投资属于一致行动人;竺韵德为韵升控股实际控制人。另外的股东为社会公众股股东,本公司未知其相互之间是不是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1 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市场需求减弱,消费电子、工业电机等部分主要市场领域表现低迷,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上游稀土原材料市场行情报价持续下跌,导致钕铁硼永磁材料市场行情报价和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降。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公司紧抓低碳化、智能化、电气化发展的新趋势,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引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长期主义,深入贯彻大客户战略,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应用、消费电子、工业及其他应用三大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成品销售重量10,788吨,较去年同比增加12.22%。受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46.76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13.81%。
公司格外的重视市场对研发技术方向和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一直在优化研发技术机制,构建了集前沿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和永磁材料共性技术于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强化了外部市场需求与内部技术研发的高效对接。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技术引领、追求原创”发展之路,2023年公司授权发明专利3项,承担或参与的政府项目共计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工信部专项3项,科技部专项6项),市级项目3项。
公司持续实施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和工艺提升,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具备钕铁硼坯料产能21000吨/年,晶界扩散产能10000吨/年。公司基于精益理念推进精益智能化工厂的规划和建设,结合科技部、工信部专项的实施,以提升物料流转效率为重点,对包头厂区、宁波厂区实施产线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示范线;公司在提升产能和效率的同时,积极做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践行低碳发展理念,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机制的建设,通过淘汰高能耗设备、使用清洁电力等措施,切实推进碳减排工作。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